- 2023/3/24 15:13:46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当智能化、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与人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正发生改变,而国产自主可控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尤其当教育行业的数字化变革逐步深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与教育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教育智能软硬件生态于焉成形,教育“国产化”则成为了新的变革要点。
如何针对教育领域打造自主可控的国产化信息产品,尤其是在高校实现科研信息化国产替代,既为各大企业厂商拓宽了新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不少挑战。
尽管眼下已涌现不少企业布局教育硬软件,但更重要的问题是,怎样的教育科技品牌才能在这一浪潮中掀起新的浪花?
教育“新基建”,为何要强调国产化?
当我们谈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简称信创产业)的国产化和安全性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党政体系、金融领域或包括电力电信、航天航空在内的重点行业。
但事实上,近年来,教育行业,尤其是高校的信息化逐渐得以重视。
根据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测算,仅高校软硬件应用行业市场规模就达到309.15亿元,而中小学的互联网接入率也不断提升。所以,当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不断增速,教育领域尤其是高校的信创国产化成为了教育“新基建”的一大要点。
从政策端来看,2018 年,教育部就曾印发《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通知,首次将网络安全和教育合并提出,强调要提高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教育部科技司则在2019年发布通知,强调加强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则明确提到,要“有序推动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和办公终端的国产化改造,推进国产正版软件使用。”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随着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国战略博弈加剧等多重因素叠加和交汇,各类不确定性和挑战增多,高校频感“卡脖子”之痛。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江西省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闵卫东曾在接受采访时给出直观的感受,“过去几十年我国一直在追赶西方,因此很多东西都是在学西方,包括教材、操作系统、硬件芯片等都是国外的产品,致使学生学完以后被迫去使用国外的产品。而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面向省和国家战略,要解决‘卡脖子’问题,特别是软件、硬件问题,我们必须自己‘啃硬骨头’。”
另一方面,随着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教育领域所面临的网络安全形势也愈加复杂,信息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正如中国教育在线所写,“高校在进行信息化设备升级时,仍然大批采购进口高性能计算系统,给网络信息命脉留下重大隐患。”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教育行业的国产化便成为了必然趋势,也成为了数字化转型一大新突破点。
国产智能硬件新赛点,企业争先逐浪
当教育国产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各大教育科技企业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尤其是教育智能硬件赛道,几经迭代,逐渐成为了教育新基建的主要构成要素,据头豹研究院数据,中国智能教育硬件行业市场规模将于2026 年将达到 824 亿元,而智能教育硬件在智能教育市场的占比常年维持在60%左右
面对教育国产化浪潮下即将来到新的赛点,各大教育科技企业能否经受住考验,又将走向何方?
当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和多地区教育项目招标文件都开始强调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教学设备底层操作系统国产化,不少头部企业已闻风而动。
其中,基础硬件供应商和技术供应商,作为教育智能硬件的上游,最先行动。
华为此前发布了鲲鹏高性能产品,并已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兰州大学等高校合作;中国面板厂BOE和CPU供应商龙芯也在积极探索信创教育。
不仅如此,围绕数字化教育软硬件的生产链,国产化的追浪者们也正从各个环节,不断突破关键技术,高度掌握产品的自主可控能力。
其中,位于产业链中游的教育智能硬件厂商们已跟上脚步。
仅是教育平板这一赛道,就有不少“大展身手”的空间,也已经涌现出不少先行企业。
据公开信息,希沃、鸿合等教育平板的头部厂商,均已开始在教育装备领域的信创方向上做产品准备和市场化的工作,通过“自主+协同+开发共享”的创新生态战略合作体系,打造自主可控的教学应用和系统,积极加入教育信创产业的蓝海市场。
其中,希沃旗下产品矩阵不仅包含了智能交互大屏、智能学习机等硬件产品,还提供多场景适用的数据管理、工作平台以及大量的授课互动应用。这些产品已覆盖了从教师备课、授课、数据管理、专业发展到学生上课学习、作业辅导等多种应用场景。
不过,教育信创化、国产化是一场需要耐心的马拉松。正如“教育信息网”提到,“教育科研信息化是一个宏大工程,专业性强、个性化要求多、复杂程度也高”,所以,争先逐浪者虽多,但绝非人人都可掀起浪花。
深耕教育的“希沃们”,何以掀浪
不可否认的是,智慧教育浪潮百舸争流,如今既有教育科技公司转型升级,也有跨界企业入局探索。
而在新的浪头下,如何才能脱颖而出,为教育国产化新基建助力?或许我们可以从深耕教育的头部企业发展脉络窥得一二。
细数教育科技企业,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少不了“希沃”的名字。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只有当一家企业在教育终端领域产品、技术积累足够多,理念足够超前的时候,一个能够符合教育国产化趋势的智能硬件生态系统,才有诞生的可能。而作为国内最早入局教育智能硬件终端的企业之一,希沃在这个行业已经走到了第十五个年头。
这十五年,让希沃在数据管理平台、传输技术、教学应用和教育内容库等维度,不断积累沉淀。
早在2010年,也就是教育信息化被纳入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的那一年,希沃便开始思考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四年后,基于“中国教育发展绝对不仅仅是硬件发展”的研判,希沃推出了希沃易+,这套教育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开启了希沃应用工具和硬件终端的深度融合尝试。
随后,希沃白板和希沃交互智能一体机软硬件搭配开始进入校园,并逐渐取代学校里原来在用的黑板、投影和电视等传统设备。
一个直观的数据是,如今,希沃硬件产品已走进超过10万所学校,全国260万间教室,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职教育及素质教育全学段提供数字化校园硬件工具,覆盖教、学、评、测、管全流程。
而这些数据的背后,正是希沃在教育软件、教育平台和教育影响力这三方面的不断布局和成长。
在教育软件方面,2019年,希沃创建白板课件库,备课资源可一键获取、按需修改,大大缩短教师备课时长,其课件获取数已达上亿次,累计超550万人获益;现在,借助希沃白板集体备课软件,教师备课组则可以针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材料进行实时研讨和打磨,对教案和课件的批注也更有针对性。
在教育平台方面,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844万人,有700万专任教师使用了希沃的应用工具。基于这些积累,希沃的教学、教研、管理应用工具沉淀了大量“小数据”。
此外,希沃打造的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发展体系,已经服务了超过470万用户,培养出1000多名信息化应用导师,在教学、教研、管理、教师成长包括特教工作中,为用户在技能技巧与行为习惯的改变和进化上,提供了高效的支持和服务。
而在教育影响力方面,希沃也不断出现在“聚光灯”下。此前,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曾发布一批典型建设案例名单,希沃母公司视源股份助力数字建设的案例成功入选。而这与希沃的努力不无关系——近年来,希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新基建,推动高校数字化建设、国际版教学软件开发、海外教师信息化培训等多方面智慧化发展。
不难看出,希沃从一块“屏”起步,围绕教学授课、评课、教研管理、教师发展等环节,不断进行硬件产品的迭代和软件应用的优化,每一步都凝结了这家教育企业对于教育的核心理解,也为其积累了不断逐浪的勇气。
回想20世纪80年代,基于“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先进理念,计算机教学开始走进全国校园。时光荏苒,计算机普及已经从当年的基础知识教学,发展到今天全面融入师生日常教学循环中。
教育之路向来任重而道远,如今,教育国产化之路更是道阻且艰。正因此,像希沃这样的教育科技企业不断求索,则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教育“新基建”真正落地之前,还需要更多头部企业抓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命脉,在着力打造“平台+生态”型智慧校园的同时,不断完善布局自身的创新生态系统。
值得期待的是,伴随着“希沃们”持续为中国教育搭台铺路,教育国产化将更快“触手可及”。
Copyright © 2006-202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