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6/22 16:06:04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为同行的人撑伞是一件非常具有绅士风度的事——出门在外,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大雨瓢泼,一把伞的作用有时就好比雪中送炭、绝渡逢舟。
但一个人撑伞则渐渐成为了很多人眼里的“麻烦事”,尤其在都市“低头族”越来越多的当下,一手撑伞不仅对手机的单手操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一点东西或搬运一些货物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因此有人认为,“撑伞”这件事应该交给“无人机”。
无人机+AI,自动跟随的“无人伞”
每逢雨天或紫外线强度极高的晴天,撑伞就成为了一件极其影响出行体验的事。
这种自发明以来在形态、原理和使用方式上鲜有变迁的生活工具,要求我们必须腾出一只手来将其举过头顶。这个在有的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在特定使用人群和使用场景下会带来诸多不便——对部分人群而言,“懒得撑伞”一定是他们厌恶下雨天的众多理由之一。
但有一种说法认为,“懒”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厌倦了一针一线,所以我们有了缝纫机;只想吃饭不想洗碗,所以我们有了洗碗机;做清洁太累太繁琐,扫地机器人应运而生……科技相对发达的当代,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手从撑伞这件事情上解放出来呢?
一家名为朝日能源服务的日本公司就这么做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他们一直在研发基于小型无人机的“无人伞”。最近,他们更是带着一款名为Free Parasol的新版本亮相,一时间又为这个“无人机撑伞”的创意吸引了不少眼球。
我们都知道,无人机一般需要一个遥控器或手机应用进行远程操控,因此直接使用无人机来帮我们撑伞其实只会适得其反。而和早期版本相比,这次朝日能源带来的Free Parasol的亮点在于它不仅对无人机性能进行了优化,还借助AI实现了头部追踪。
使用时,小巧轻便的无人机可以在头部追踪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自动跟随,也就是说,正确设置的前提下,Free Parasol可以在不使用任何遥控器的前提下与我们同步运动,看上去有些像现实生活中的“竹蜻蜓”。
头部追踪、自动跟随是Free Parasol的一大亮点
让无人机帮忙其实是个非常朴素的想法,抛开自动跟随这个特性来看,在Free Parasol之前还有不少人都这么尝试过。
比如去年曝光的福特无人机雨伞专利,这份专利描述了一种借助四旋翼无人机来帮助行人撑伞的方式,整个机制主要分为三部分:无人机、雨伞和行人。其中,四旋翼无人机在运行时位于雨伞上方,配备了专门的GPS模块;雨伞则采用轻型材料制成,尽可能减少为无人机带来的载重负担;行人身上则需要佩戴一个GPS信号发射器。无人机搭载着雨伞,通过GPS信号交流实现行人跟随。
福特无人机雨伞专利图纸
无独有偶,去年年初,一家英国线上无人机零售商也推出了一款原理类似的无人机产品。这款产品基于大疆Phantom 4型号无人机,和仅存于专利图纸的福特无人机雨伞不同,这家零售商出于防水考虑采用了与Free Parasol类似的设计,将无人机放在了雨伞下方。
基于大疆无人机的定制版自动跟随雨伞
跟随方式上,这款产品则借助手机GPS定位来实现。这样一来,我们在专心玩手机的同时也不用额外担心雨伞会“跟丢”。
无人机想撑住这把伞,发力点还不够多
但光有无人机其实是不够的,哪怕这款无人机可以像家养的宠物那样跟在我们身边。这些以无人机为载体的“雨伞”还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成本。
无人机并不便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即便在民用无人机蓬勃发展的2018年,市面上相对可靠、具备防水性能的无人机产品售价往往也要千元。无人机撑伞如果基于这样高昂的成本,那我们就非常有必要重新思考这个解决方案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相比之下,一把普通的雨伞也就几十元到百元不等,为了在下雨天或艳阳高照的日子里解放双手,花十倍的成本用上无人机,未免有些大材小用甚至“重复造轮子”的味道。
这样的售价对于一把雨伞来说是不是太高了?
虽然成本问题也有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租赁,但要实现租赁模式,“无人伞”自身还需要经过进一步论证和改进。
比如噪声。
目前市面上的无人机大多采用多旋翼设计,这种设计的桨盘直径一般都比较小,为了保证正常运作,电机转速往往也很高。而高转速带来的高频噪声往往是人耳最难以接受的,去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曾进行过的一项测试就表明,民用无人机所发出的噪声与一辆擦肩而过的汽车或卡车相当,持续的无人机噪声给测试者带来的“烦躁和焦虑感”则远甚于生活中那些常见的交通工具。
通过“尖端异步推动器技术”实现静音的GL-10用到了10组旋翼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成本颇高。NASA旗下的兰利研究中心推出过一款名为GL-10的无人机,这台无人机通过10组转速上各有差异的旋翼来维持稳定并分散声音谐波,最终形成频谱扩散,大幅削弱了高频噪声。
这项技术被他们称作“尖端异步推动器技术”,投入民用无人机应用几乎不太可能。一方面,这项技术的研发和实现成本都太高,另一方面,即便是这样的技术,要达到“无声”效果也必须与操作者头顶保持至少30米的悬停距离,显然不符合本文所讨论的无人机撑伞这个场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降噪”上做得相对较好的民用无人机大疆MAVIC PRO铂金版,售价则要八到九千元。
再比如续航。
以月初亮相的Free Parasol为例,这款“无人伞”的续航时间仅有20分钟,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民用无人机的一般续航水平,而这样的续航无疑会对“无人伞”的使用场景产生进一步限制。
在不确定出行时间的情况下想让这样一款“无人伞”跟着我们出门,势必要做好抱着一台没电的无人机四处避雨的准备吧?
最后是安全问题。
事实上,目前已经出现过的各种“无人伞”方案中,都几乎没人敢说自己能够完美胜任雨天这种使用场景。这是因为和遮阳不同,我们在避雨时往往还需要考虑风力因素。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虽说很多无人机都已经具备了4~5级别抗风能力,但受到雨伞顶封面曲率的影响,这个指标在“无人伞”这个应用场景中将大打折扣。这样不仅会影响无人机设备自身,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可能的伤害。在无人机监管政策有待完善的当下,“无人伞”这个概念不被市场和法规制定方认可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总结
综上所述,尽管“无人伞”这个概念看起来很酷,但它在民用领域还不太可能得到认可和推广,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
尽管如此,上面提到的那款Free Parasol还是要在明年正式发售了,预计售价高达275美元(约合1760元左右)。这是因为负责研发的朝日能源服务公司给它找了一个还算合适的去处,比如在高尔夫球场为场内人员提供遮阳。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