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5/23 11:33:5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起步:与出行无关的直升机
Uber Chopper提供的直升机服务成本不低
去年4月亮相至今,Uber的“飞行的士”计划uberAIR亮相已经一年有余,这同样也意味着,距离uberAIR计划投入试运营的期限,还有不到三年时间。
过去的一年对Uber来说可谓一波三折,从年前的工作场合性骚扰风波到因违反海外反腐败法被美国司法部调查再到今年年初自家自动驾驶汽车的致死车祸,Uber的前进道路上绝不缺少争议。但就在这片争议声中,Uber把网约车服务扩展到天空的想法却从来没有消停。
自2014年开始,Uber就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城市推出过限时的Uber Chopper直升机租赁服务。2015年4月25日,彼时尚未退出中国市场的Uber在上海也推出过一键叫直升机服务体验活动,活动由Uber合作方梅赛德斯-奔驰与启德通航联合完成,被看作是Uber Chopper在国内的首秀。活动当天,20名体验用户由梅赛德斯-奔驰CLS运动轿车搭载至高东直升机场,随后依次乘坐价值6000万的EC135直升机冲上云霄,飞跃上海著名景点和地标性建筑。
虽然Uber后来退出了中国市场,但即便在其他同样推出过这项业务的城市,Uber Chopper一直以来也都仅仅被大众看作是奢侈而吸睛的“娱乐活动”而非出行方式。
毕竟Uber Chopper全程2999元人民币的价格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当时在国内为Uber Chopper提供直升机服务的启德通航曾表示,为Uber提供的直升机飞行线路其实是他们在四月初开始在上海开始销售的一款旅游产品,Uber Chopper活动相当于是Uber自费为这一旅游产品买单,然后再以更优惠的价格提供给使用Uber消费者进行体验。这种做法与此前网约车的“补贴大战”异曲同工,但对Uber而言显然不利。
更重要的是,各国低空开放程度和相关法规的差异,任何飞行都需要时间来审批,用直升机作为及时响应的交通工具还不现实。
环境:无人机政策开道
也正是因为上面提到的原因,Uber“飞行汽车”这条“天路”上的第一块地砖其实就与政策有关,但为其铺下这块地砖的却并不是Uber自己。
一直以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空研究任务理事会(ARMD)都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空中交通(UAM)环境的搭建,ARMD副行政官Jaiwon Shin在一份声明中曾表示,他们认为城市空中交通系统甚至会“像智能手机那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此前,这个城市空中交通系统的核心是无人机。
2011年,ARMD正式启动了“无人机国家空中管理系统整合项目”,这个项目又被称为UAS(或NAS),旨在突破大型无人机在国家空中管理系统中进行安全运作的技术障碍和操作难题。而后随着民用无人机市场的异军突起,ARMD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对民用无人飞行器进行流量管控的无人机交通管制项目。
由此产生的无人机交通管制系统(UTM)得到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认可。在2016年的盲飞测试中,即便无人机离开了飞手的视线,他们也能借助UTM系统轻松获取到无人机的位置和空域中其他飞行器的实时交通信息,在检测到潜在危险时(比如附近有飞行物接近),所有飞手都能通过UTM系统收到预警。
UTM系统旨在为无人机提供安全、易管理的空域环境
UTM系统取得的广泛认可也为城市空中交通提供了更多向外延伸的可能性,随着2016年Uber“空中的士”概念的提出,NASA城市空中交通系统的研究重心也由此前面向物流运输的无人机转向了城市交通运输。
“对大多数新兴交通解决方案的推广而言,它们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201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席技术专家马克·摩尔(Mark Moore)在看完Uber Elevate多达90页的白皮书后做出的回应,而NASA在无人机交通管制系统项目上的成功恰能为“空中的士”这样的想法提供最基础的技术和法规支撑。
马克·摩尔本人在2017年年初加入Uber成为了Uber Elevate项目的工程总监,并于2017年11月推出了一个与UTM系统类似的“空中的士”管理应用。本月初,Uber还与NASA签订了第二份正式协议,根据协议,NASA将利用Uber提供的数据对达拉斯-沃斯堡上空的空域状况进行模拟,这有助于分析Uber的“空中的士”服务在空中交通高峰期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Uber Elevate白皮书中的VTOL垂直起降发动机设计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Uber其实还与美国陆军签订过类似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Uber将和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ARL)投入共100万美元的资金,共同研究和开发用于垂直起降(VTOL)的发动机转子技术。
运营:延续地面服务模式
就在本月召开的第二届Uber Elevate年度大会上,Uber又向我们公布了“空中的士”的最新进展。除了与NASA签订的第二份空间行为协议,Uber也对外展示了用于支撑“空中的士”服务的基础设施设计并顺带聊了聊“空中的士”的运营模式。
首先是基础设施。Uber公布了6种在空港设计大赛中胜出的skyports的设计方案,它们来自六家建筑设计公司,包含了可持续能源、模块化建筑、智慧城市、仿生科技等诸多新技术与新理念。
空港设计同样也要思考如何尽可能利用城市空间
比如来自Humphreys & Partners公司的设计方案就采用了与蜂巢类似得仿生学设计,让往来其间的Uber“空中的士”更像是采蜜归来的蜜蜂而不是飞机。而根据Uber的设计要求,所有的skyports设计方案都需要能够在三英亩的占地面积内支持每小时超过4000名乘客的输送,同时还需满足噪音和环境要求,对附近社区的影响最小。此外,必须保证电动飞行汽车可以轻松地充电。
运营方面,虽然在空中交通管理和垂直起降技术上已经投入了相当多的研究,但Uber并不会自己造“空中的士”。相反,Uber目前正在寻找潜在的技术合作伙伴,初步考虑的合作对象包括拥有波音背景极光飞行科学(Aurora Flight Sciences)、拥有49年历史的巴西航空工业Embraer、专注四旋翼静音飞行器研发的Karem Aircraft等等。
如果一切顺利,Uber最终将从地面交通服务商转型为向天空发展租赁飞行器的立体出行服务商。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